返回

唐朝工科生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九十八章 贝州(1/ 2)
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

京中望风的人极多,自尚书左仆射房乔承旨采访河北,伺机而动的人马多不胜数。京中快马销售一空,洛阳同样成了消息集散地,河南道沿途诸州,更是随时准备好巴结一番宰相。

然而消息刚传出来,房乔人已经到了贝州,让一群河南道的人直接懵在那里。

天下十道,并非是行政单位,而是一个区域划分,河北道并没有在级别上比河北道诸州要高。诸道并不设实务官僚,更不要说主官治所之类。

所以武德年以来,采访使或者说黜陟大使,并没有固定去哪个州停一停看一看。纯粹是看黜陟大使自己的路线规划,或者说宰辅们的公推计划,最次,也是皇帝中旨的直接意图。

贝州理论上来说,和河北道其余诸州,没什么区别的。然而贝州因为豪门林立,却又与众不同。

清河崔氏就在这里,那么贝州就是天下望族的一座灯塔。

北朝历代,崔氏哪怕是因为崔浩而灭门,也不过是数年经营,再度兴盛。崔氏核心精英,外放各房随便拿一支出来,都可以和其他名门望族一较高低。其实际掌握的精英人口,数以万计。

定襄都督府都督张公谨,别看他现在挂着邹国公的名头,当年张氏北宗,落魄的时候,随时可能就亡在大业年间。

而张公谨为什么最后能够混上洧州长史呢?除开南宗的财力支持,除开张公谨自己的社交能力,还有一个张公谨不怎么愿意提起的因素,那就是他曾经攀过高枝。

这个高枝,就是清河张氏。

同样是张氏,然而差距不是一点半点。清河张氏乃是张良后裔,数百年风流的正宗名门。和江水这种土鳖,根本是两回事。

然而通过不懈努力,清河张氏当时的确有那么一个举手之劳。当然对清河张氏而言,这是微不足道的小事,可对张公谨来说。进身之阶,不过是须臾之间。

因此玄武门事变之后,已经是定远郡公的张公谨,在贞观元年的科举中,帮忙清河张氏的一个小兄弟张文瓘,拿到了并州参军一职。

当时张公谨在左骁卫已经是说一不二,所以张文瓘虽然走的是明经科,可还是一步登天,拿到了别人羡慕不来的肥缺。

当然这对清河张氏而言。一个参军,不值得大喜,张公谨的回报,也并没有让清河张氏宣扬。

一切就极为的风轻云淡,仿佛根本没发生过一样。

这就是一种理所当然。

然而清河张氏何种理所当然,面对清河崔氏,又是不值一哂,甚至其差距。比张公谨相对于清河张氏,还要庞大。还要惊人。

崔氏当年一个“国史案”,牵连的天下豪门,就有太原王氏、范阳卢氏、河东柳氏,清河张氏,连被牵连的资格都没有。

可就算是四家当时灭门,北魏都没了。拓跋氏也死了个干干净净,崔氏还是崔氏,屹立不倒,家族兴盛。

三百年前“关中良相惟王猛,天下苍生望谢安”。仿佛只是说这二人,其实不过是南北豪门垄断智力资源的真实写照罢了。

历尽南北朝,哪怕到大业年间烽火连天,这个局面始终没有改变过。

杨广大业终难成,但也到底开了个好头。大爷三年的进士科,虽然收效甚微,但却意义深远,直到武德年孙伏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状头。

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